
只要是寫網頁的朋友,幾乎都會加載 Google Analytics (以下稱爲GA4)這個網頁追蹤分析的雲端服務。
很多專家說,這個追蹤分析報表,最關鍵的核心就是『事件』(Event),幾乎所有 Google 分析彙整出來的各式各樣的報表,基礎都是源自這些事件的資料。於是,了解這些事件本身各自代表什麼意思,就是研究分析報表最重要的事了,一但掌握了,不僅能夠更準確地讀懂GA4提供的預設報表,也能依據自己的需求,建立自己專屬的報表。
理論上是這樣沒錯啦!
可問題就是,這些事件名稱,大多是屬於那種『看起來都了解,讀起來都模糊』的概念。
所以今天我們就試著來好好的研究一下,這些 GA4 事件名稱都代表什麼意思?
Google Analytics 內建的預設事件
GA4 預設的追蹤事件,大致區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型:
- 自動收集的事件 (Automatically Collected Events)
- 加強型評估事件 (Enhanced Measurement Events)
- 建議事件 (Recommended Events)
- 自訂事件 (Custom Events)
我們先來針對最為常見的前兩項事件類型:自動收集事件和加強型評估事件來聊聊,因為這兩項幾乎包含了所有跟網站流量分析有關的全部資訊。
自動收集的事件 (Automatically Collected Events)
自動收集的事件是 GA4 預設就會自動偵測並記錄的基本網站互動。
這個類型中包含的事件名稱有:
first_visit
這個 first_visit 事件,指的是當某個使用者第一次造訪你的網站時,所產生的紀錄。
那麼 GA4 是怎麼評估這個使用者是真的第一次造訪呢?
這個評估方式是基於,當使用者造訪你的網站時,GA4 都會在那個使用者的電腦中(或手機等任何連網裝置),生成一個特定的 Cookie 來記錄這個人有來過這個網站,如果GA4 沒有偵測到這個 Cookie,就會當作這個人之前沒有來過,那麼 first_visit 就會被記錄一次。
但是這個狀況有一個前提,就是這個使用者沒有清除瀏覽器裡的 Cookie。
例如,如果這個人昨天才來過,但是昨天晚上睡覺前,他清除了瀏覽器裡的 Cookie,等到今天早上他又來,但因為沒有 Cookie 了,所以仍然會被當作第一次造訪。
還有一個例外,就是這個人如果很久以前有來過,但是兩年內都沒有再來過,即便沒有清除 Cookie,也算是一個 first_visit (首次造訪)。
為什麼是兩年呢?因為 GA4 預設的 Cookie 生命週期是兩年,兩年一過,這個 Cookie 就無效了,所以 GA4 就會把這個老朋友當作是第一次來的新朋友。
session_start
當使用者造訪一個網站時,GA4 就會自動開始一個「工作階段」(Session),session_start 事件,就是指這個工作階段開始的那一刻。
這個工作階段就像我們到一家商店裡逛街,當走進店裡的那一刻,觸發 session_start,然後一直到我們離開這家店為止,整段閒晃的時間,就稱為一個 Session。
GA4 預設一個 Session 的閒置逾時時間是 30 分鐘,也就是說,如果某個使用者進入了你的網站,但才剛點進來,手機突然響了,接電話,然後跟朋友一聊,結果聊了31分鐘,當他掛了電話再回到電腦前繼續瀏覽你的網站,那麼就會產生一個新的工作階段,因為前一個工作階段閒置超過了30分鐘,閒置超過30分鐘,這工作階段就算結束了,等他回來繼續瀏覽時,就會開始一個新的工作階段,session_start 就會被記錄為兩次。
反過來,如果使用者進入你的網站,然後看得很開心,一頁接著一頁看,又不停的點擊你網頁上的連結等等,然後一下子,時間就過去了一個小時,由於這個使用者的瀏覽過程中沒有閒置時間,所以即便在你的網站待了一多小時才離開,這樣也只會算成同一個工作階段,session_start 也只有一次。
喔!還有一個例外也會產生新的工作階段,就是跨夜。也就是說,同樣是先前那個很喜歡逛你網站的使用者,但是逛到一半,午夜鐘響,過了半夜12點,那工作階段也會重新開始,即便他沒有閒置超過30分鐘。
user_engagement
user_engagement 則是偵測使用者是否實際有跟你的網站互動的一個紀錄。
也就是說,這個事件是 GA4 用來判斷用戶是否「真的在看」你的網站的一個重要的指標。
那麼怎樣的行為會被GA4當成「真的在看網站」呢?
有兩個必要條件(滿足任何一個就算):
- 有活躍的互動(Interactive Events)。
- 有持續的瀏覽時間(Foreground Time)。
那大家可能會想問,什麼叫做「有活躍的互動呢」?GA4 對這部分的定義就是:
- 瀏覽新頁面: 當使用者在你的網站上,從一個頁面跳到另一個頁面時,就是一個活躍信號。
- 點擊連結或按鈕: 使用者點擊了任何一個可互動的網頁元素,例如選單、連結、送出按鈕等等。
- 捲動頁面: 當用者在一個頁面中向下捲動時,這表明他們正在閱讀或瀏覽內容。
- 填寫表單: 在表單欄位中輸入文字、選擇選項等操作,都是明確的互動指標。
- 觀看影片: 播放、暫停、快進或完成影片觀看,都表示使用者正在與影片內容互動。
那麼「有持續的瀏覽時間」 又是什麼意思呢?
這部分的定義就是說,如果某個使用者進入了你的網站,然後很專心的閱讀網頁上的內文,即便沒有進行任何明確的點擊或捲動,只要 GA4 偵測到這個頁面處於前景(沒有開其他的分頁蓋掉這個頁面),那麼每隔一段時間(好比說可能 10 秒或15秒,GA4並沒有明確說明確切的時間),user_engagement 事件就會自動觸發一次。
把那些「看似沒動作但其實很專心」的使用者也納入參考,提升整體參與度的準確性,也會被計入「活躍時間」,讓報表中使用者的參與度變得更貼近實際的狀態。
加強型評估事件 (Enhanced Measurement Events)
這類事件需在 GA4 中手動啟用,可偵測更細節的網站使用行為。
包含的事件有:
page_view
scroll
click
file_download
video_start, video_progress, video_complete
form_start, form_submit
view_search_results
page_view
page_view 顯而易見的,就是當一個頁面被載入,就會記錄一次,這種紀錄大家一定不陌生,特別是網站時代的早期,幾乎大部分的流量計數器,都是以 page_view 這種概念來記錄。
不過這個 page_view 的計數高低,並不能真實的反應出有多少人造訪你過的網站。
例如有一天,小丸子架設了一個網站,武藏爺爺為了幫小丸子的網站衝人氣,每天就拼命的按「重新整理」,讓 page_view 累積了很高的次數,但其實整個網站從頭到尾只有爺爺一個訪客而已。
scroll
scroll 事件觸發的條件是,當使用者首次將網頁內容向下捲動,並且超過 90% 的可視高度時,GA4 就會記錄一次 scroll 事件。
要強調首次向下捲動,是因為 scroll 只會記錄使用者第一次往下捲動的事件,如果使用者已經往下捲到底,又跳到最上端,想要從頭再看一遍,又捲到底重看一次、兩次、三次,那麼 scroll 還是只會記錄一次。
90% 的可視高度,簡單來講,就是差不多拉到網頁的最下方了,畢竟絕大部分的網頁,最下方還有一部分是頁尾的一些聲明、版權、網站地圖等等的區塊,90% 的可視高度,基本就是網頁內文的最底部。
scroll 這個事件記錄,理論上,代表著使用者已經把這個網頁從頭到尾看了一遍。
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網站中,每篇文章真的被從頭到尾看完的數據,那麼就可以建立一個『網頁標題』和『scroll 事件名稱』的關聯報表,這樣就可以很容易掌握到什麼樣的文章內容,會讓讀者從頭看到尾。
click
click 事件,是追蹤使用者點擊網站上的「出站連結」(Outbound Links) 的行為。
要特別留意,click 事件,並不會記錄網頁上所有『站內連結』的點擊,像是從網頁上點擊『回首頁』或是網頁上有連到同樣網站的其他文章(像是延伸閱讀、最新文章...)的連結,只要是屬於相同網域名稱下的所有連結都不會記錄。
不過這裡有一個很容易讓人困惑的地方,就是不同域名很好理解,簡單講就是如果你的網址是 abc.com,那麼連到 google.com、amazon.com 很明確的就是外連無誤。
但如果你的網址是 me.abc.com,加了一個連結連到 you.abc.com,在GA4的眼中,這就不屬於外連,即便 you.abc.com 跟 me.abc.com 是兩個彼此獨立的網站也是一樣,因為他們的主域名是一樣的(abc.com)。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這個click事件一但被觸發,會連帶記錄這個連結的相關參數,例如在網頁上有這樣一個連結『<a href="https://123.456.com/goto.html" title="oops">這是一個連結</a>』,當使用者點擊這個連結時,除了click這個事件被觸發,連帶也會記錄下面這些參數:
- link_url:被點擊的出站連結的完整 URL,以這個個案來說就是:『https://123.456.com/goto.html』。
- link_domain:被點擊的出站連結的網域,以這個個案來說就是:『 123.456.com』。
- link_text:被點擊連結的文字(錨點文字),以這個個案來說就是:『這是一個連結』。
所以當你想要查看網頁上的外部連結點擊記錄時,有這些參數輔助,可以更清楚知道是哪一個連結點擊的次數多寡。
喔!另外要提醒的是,在中文版的 GA4 中,要找這些事件參數,必須要以中文來搜尋,因為這樣能更確保找到正確的維度,他們的中文名稱分別是:link_url(連結網址)、link_domain(連結網域)、link_text(連結文字)。
file_download
file_download 是用來追蹤使用者點擊連結來下載網站上的檔案行為。
只要是網頁上有任何的檔案連結,使用者點擊後,這個事件就會觸發。不管這個檔案有沒有成功下載,都會觸發這個事件,同樣的,即便這個檔案沒有被使用者儲存在他自己的電腦上,好比說,有一個人點了你的網頁上某個純文字的檔案:readme.txt,點擊了之後,這個 readme.txt 並沒有被下載,而是由瀏覽器接管,直接顯示在另一個分頁中,或是改由其他第三方服務開啟(例如 readme.pdf、readme.doc 等檔案可能跳轉至 Google Drive 中開啟),在這些情況下,file_download 事件一樣會觸發。
另外,這個下載連結所指向的檔案,也不一定是位在你的網站中,如果你的下載連結,路徑是其他網站的檔案,一樣會被算一次 file_download。例如,當你覺得某個網站提供的小工具很好用,於是留了一個官方連結推薦大家下載,這個小工具雖然不在你的網站上,但是一但有使用者點擊下載,那麼就算一次 file_download。
當 file_download 事件被觸發,一樣會附帶一些特定的參數,讓大家可以在報表中使用,例如:
- file_name: 下載的檔名。
- file_extension: 下載的副檔名。
- link_text: 下載連結的錨定文字點。
- link_url: 下載連結的網址。
video_start, video_progress, video_complete
這些跟 video 相關的事件,都是用來追蹤網頁上嵌入的影片所產生的行為。
video_start 表示影片開始播放,video_progress 代表播放過程中的特定進度達成,而 video_complete 則表示影片已完整播放至結尾。
這幾個事件中,比較讓人好奇的,應該就是 video_progress 影片播放進度,這個 video_progress 事件並不是連續觸發的,而是在影片播放達到特定百分比進度時觸發。GA4 預設會追蹤四個不同的進度點:10%、25%、50% 和 75%。也就是說使用者看這個影片,每看到這些進度,就會觸發一次 video_progress 事件
不過要留意的是,這些事件僅限 youtube 的影片才會被觸發,其他影音平台:像是 Vimeo、Facebook、Instagram等等,都不會被觸發這個事件。如果要追蹤這些其他平台的影片播放行為,就要使用自訂事件來追蹤。
這些影片事件同樣也會附帶一些關鍵參數,讓大家在報表中分析時更有價值:
- video_provider (影片供應商): 會顯示影片的來源,例如「youtube」(但其實也只會有youtube不是嗎?)。
- video_title (影片標題): 影片的標題資訊。
- video_url (影片網址): 影片的完整 URL。
- video_current_time (影片目前時間): 事件觸發時,影片播放到的時間點(秒)。
- video_duration (影片總長度): 影片的總時長(秒)。
- video_percent (影片進度百分比): 僅限於 video_progress 事件,會記錄觸發時的播放百分比(如 10、25、50、75)。
form_start, form_submit
當使用者在你的網站上與表單互動時,就會觸發這幾個事件。
舉例來說,你的網站上有一個加入會員的表單,只要使用者開始填入表單中的任何一個欄位,form_start 就會被觸發。
另一個事件 form_submit,則必須是當使用者完成表單並成功送出後,才會觸發。也就是說,在報表中你可能會看到很多個 form_start 次數,但很少的 form_submit,這時候就很有可能是很多人對於填寫這個加入會員的表單很感興趣,但是完成這個表單卻是相當困難,好比有可能是欄位太多,讓使用者失去耐心,又或者是有些資訊很難提供(例如要求會員提供你小學時的健康教育老師名字?),當然也有可能是表單的程式設計錯誤,導致無法送出等等。
form_submit 事件只有當表單成功送出後,才會觸發,如果按下送出鍵,但發生錯誤停留在原本的頁面或是錯誤訊息等,都不會觸發。
這些表單事件也會自動收集一些有用的參數,特別是你的網站中,如果有很多的表單,這些附加參數可以讓你更清楚地了解個別表單的情況:
- form_id (表單 ID):這是表單在頁面中 id 屬性值。
- form_name (表單名稱):如果表單有 name 屬性,這個參數就記錄下來。
- form_destination (表單目標):這是表單成功提交後跳轉的目標頁面的 URL。
view_search_results
最後一個是 view_search_results 這個事件。這個事件是專門用來追蹤使用者在你的網站上,進行站內搜尋的行為(當然,前提是你的網站要提供站內搜尋)。
透過這個事件,你可以了解使用者在你的網站上,都在搜尋什麼,所以這個事件也會連帶的產生額外的關鍵參數:
- search_term (搜尋字詞):記錄使用者輸入的實際搜尋字詞。
- page_location (頁面網址):搜尋結果頁面的完整 URL。
- page_title (頁面標題):搜尋結果頁面的標題。
但要留意的是,GA4 用來偵測站內搜尋的關鍵,是依賴搜尋功能中,是否存在特定的「搜尋查詢參數」,例如:q, s, search, query, keyword 等,也就是說正常的搜尋頁面網址應該是這樣的:https://me.abc.com/search?q=招財貓
,或是 https://me.abc.com/search?keyword=招財貓
,只要GA4偵測到網址有這樣的搜尋參數,就會觸發 view_search_results。
如果你的搜尋頁面採用的是其他搜尋參數,例如 /search?what=招財貓
,那麼很有可能就無法觸發 view_search_results,這時候你可以修改你的搜尋網址,或是在 GA4 的設定頁面中,加入你的搜尋參數。